网站地图虾扎活佛联系我们 13016999777
返回

学佛图个啥

内容来源:虾扎活佛【打印本文】 字体调整: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学 佛 图 个 啥

    有个朋友,比我大几岁,在大学里工作,算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,生活非常富足。有一天,他问我最近在干什么,我说最近比较闲,多数时间都在看书,他问我看哪类书,我说都是佛法类的。朋友听了有些惊讶,然后语重心长的劝戒我:信佛无可厚非,但当个爱好接触一下也就可以了,大把时间用来干这个,不知道你图啥?进而他又说:把你的头脑、时间和精力用来工作赚钱不是更好吗?
  对于朋友的提醒,后来我琢磨了一下,我觉得他有两个意思:第一,他觉得凭我的基本素质,我的物质生活状况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,不说是大富大贵腰缠万贯,起码应该比现在要好,所以我应该把精力用到工作上,这样就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,从而改善各方面的状况;第二,在他看来,佛法与诗词、文学、音乐甚至体育运动一样,假如你不从事这类的工作,那就只能是个爱好,如果把大把时间投入其中,就显得不务正业。虽然他说“无可厚非”,但不意味着不去“非”,只是“非”得不太厚而已。后来我拿我的理解跟他确认,他非常诚恳的表示就是这个意思。
  如果按已往的习气,我肯定要争辩一番。我会告诉他,我为什么现在这么闲,同时我也会告诉他,学佛对人生的重大意义。但现在,我的习气有了一些改变,我不那么喜欢争辩了。按照佛陀的观点,人都会陷入两种情境当中却很难自知,佛陀把这两种情境的陷入称之为“执着”,这样一来,就存在两种执着,一种是“我执”,一种是“法执”。然后佛陀说,这两种执着会形成两种障碍,“我执”一般指个人的感受和情绪,这样的执着一旦生成,就形成了“烦恼障”;“法执”主要指个人的知识、观点和见解,这些东西也会形成障碍,这种障碍就叫“所知障”。佛教观点认为,这两种障碍的存在,形成了两道看不见的屏障,使人无法与外界进行开放式的沟通和交流。基于此,佛教并不提倡它的信徒与非信徒去争辩,当两个人之间有屏障的时候,无论怎么说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我内心还是很想用我的经历跟他说一说学佛的原因,但这话说起来就太长了,一两句也扯不清楚,想来想去还是算了。
  实际上,我学佛的原因说起来也简单,那就是我对很多问题有疑惑,而我恰恰又属于追求甚解的人。这些问题让我非常想不通,于是十几年来,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。为此,我看过许多书,但我觉得这些书里的答案都不够究竟。要么只在局部因素上下手,要么缺乏完备的理论系统。所以我觉得市面上的这些书,解决不了我的问题,同时我相信,有疑惑的不只是我一个人,别人疑惑的具体问题可能跟我的不同,但不管是哪类问题,一定会让人产生爱恨情仇、生老病死、求不得等一系列的烦恼与苦闷。这样看来,烦恼就成了全人类共有的问题,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烦恼,如何解决这些烦恼,如何通过烦恼的解决,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,当然了,生活状态的提升不单指物质状态,不是指赚了多少钱就提升了。说到这里,我可以负责任的讲,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办法,全在佛法里,除此之外,任何地方你都找不到。
  实事求是的讲,直到今天我在物质上的境遇都没有什么改善,以前我肯定要哀叹时运不济,怀才不遇,但现在,这种哀叹越来越少。这说明,境遇对我的影响力在降低,其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、方法和见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种变化导致以往的心性得到了一定的转化,然后就感觉心的力量在一点点增强。虽然这种力量还没强大到对抗任何境遇的地步,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增强,也已经让我的生活状态确确实实的得到了提升。
  要说学佛图个啥,其实也很简单:从相对的层面讲,就是想把烦恼减轻一些,让自己心理舒服一点;从绝对或是究竟的角度讲,那当然就是成佛。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,至于什么是佛呢,佛者觉也,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一旦做到了这个,那就都是释迦牟尼了。实际上,从本质上来讲,成佛并不是象物种进化那样,从一个人变成了佛,成佛只是一个自己净化的过程,因为所有生灵本来就有成佛的素质,这就是佛性,只是绝大多数的生灵都不知道。佛就象一件干净的衣服,而众多的生灵就象脏衣服,衣服本来就是干净的,是污垢把衣服弄脏了,脏衣服想变干净,那就要洗,而佛法,其实就是要告诉你清洗衣服的种种方法。如果你只想把自己的这件衣服洗干净,那好,你可以去修小乘,按照小乘的方法做,毕业后你可以得到“罗汉”这个学位;如果你有足够的利他心,不但想把自己这件衣服洗干净,还想把所有的脏衣服全洗干净,甚至于先洗净其它的衣服,最后再把自己的洗净,那就更好了,佛法这所大学会更欢迎你,由此你可以一级级的训练,一旦真的毕业了,你就可以得到象观世音、文殊师利那样的学位,那样的学位比“罗汉”更高,那样的学位就叫“菩萨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尼玛才仁 2007-1-31

分享到: